前几天和朋友聚会,朋友和我说,最近发现14岁的儿子乔乔性格有很大的问题,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,毫无主见,一点点小事儿也要问别人“行不行”“可不可以”。每次看到儿子这样,她就很生气,觉得儿子一点儿男人该有的果断都没有,很不大气。
正说着,刚打完篮球的乔乔来找我们了,满头大汗的孩子一坐下来,就拿起妈妈的冰柠檬水开始喝。
朋友一看,马上开始念叨“说了多少次了,出汗不能喝凉的,你怎么就不听。”
(资料图)
吃饭的过程中,朋友一直在念叨,一会儿说儿子没有坐相,一会儿说儿子只顾着自己埋头吃,没有礼貌,一会儿嫌弃孩子这么大了吃饭,夹菜还能掉......
眼看着孩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动作越来越局促,脸色越来越难看,吃两口就放下筷子,说自己吃饱了先回家了。
孩子走后,朋友抱怨孩子不懂事,现在一点儿都说不得,动不动就甩脸色。
一场聚会,让在座的我们如坐针毡,我脑袋瓜子嗡嗡的,非常烦躁。
短短一个小时,她一直盯着在小事上挑毛病,纠正孩子,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是错,眼看着充满活力的孩子在妈妈的挑刺中被消耗到崩溃。
抱怨孩子鞋子没有放好
抱怨孩子喝完水乱放水杯
一会儿指责孩子没有做好,一会儿指责孩子没有收拾好房间。
你是不是经常这样给孩子挑毛病?
父母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,只有把这些小毛病都改过来,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,礼貌懂事,人见人爱的人。
可是,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?
曾经有网友讲起,内耗家庭对自己的影响。
“从小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,立马就会被大声责骂。哪怕现在我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了,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愣住,心里特别恐慌紧张。”
“我高中时掉了身份证,想到需要我爸妈请假一天陪我补办,焦虑地开始在宿舍厕所哭。”
“我很怵跟老公一起出去旅游,因为任何小错误,走错路,花冤枉钱,错过景点,安排不合理,都会遭到他劈头盖脸的叫骂,而我自己去玩就很轻松,什么都不用担心。”
眼里容不得沙子,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,就将对方劈头盖脸一通骂。
时刻盯着孩子,不断跟在后面对孩子提出各种质疑,只要孩子做得和自己预期不符,马上指责。
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人窒息。
孩子总觉得自己时时刻刻被人监视着,安全感极低,他们总是惶恐不安,紧张焦虑,生怕自己做错一点事。
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别人的脸色,变得胆小敏感,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也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为了不被责罚,孩子干脆什么都不做,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被消耗掉,长大了做任何事都缺乏胆量和勇气,潜能被牢牢压制住。
经常被挑剔的孩子,也习惯对别人斤斤计较,他们会变得尖酸刻薄,一点小事就揪着不放,对朋友,伴侣和孩子拼命挑刺。
他们会陷入一种反复循环的自我消耗当中,活得很辛苦。
网友“黑猫白袜子”讲了这样一件事。
有一次,他在机场遇到一家人旅行,因为其中一个孩子的证件过期,妈妈只能陪孩子在家。因为行李都挂在妈妈的名下托运,如果妈妈不去,所有的行李只能被退回。
楼主说,当自己听到这件事的时候,瞬间就开始胃痛,紧张和恶心。因为如果是他的父母,一定会大发脾气。
万万没想到,余下的人选择高高兴兴上飞机,还聊了目的地后是不是应该买点生活用品,仿佛这就是一件芝麻小事,丝毫没有影响到任何人。
这位网友坐在一边,有了想哭的冲动,他真的很羡慕这种松弛的家庭关系。
李雪琴在一次节目中说,自己的小学班主任坚信“小树不修不直溜”,所以自己经常被叫家长,但是他爸爸对老师说“老师,我觉得小树只要不长歪,有点枝丫没有什么问题”
所以,她很感谢自己的父母,因为和他们在一起,自己总是很放松,很舒适。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大方向,作为父母,我们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原则,底线和方向就够了,不要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具体细节的内耗中。
否则,孩子只会越来越疲惫,早早就选择逃避。
1、与其揪着不放,不如做好榜样
如果你真的在意孩子的鞋子没有摆正,他坐着的时候没有挺直后背。
那么你就先给孩子打个榜样吧!
托尔斯泰曾说:“全部教育,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,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。”
你眼中孩子的坏习惯,是不是都和你学的呢?
如果真的那么在意,先改变自己吧。当你做好了,孩子自然就好了。
2、学会转换思维
演员陶虹说,有一次女儿将桌上的牛奶打翻,看着地上的牛奶,陶虹吼了一句“你怎么回事儿?”女儿吓得忘了哭,眼里只剩下恐惧,陶虹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。
当女儿第二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后,陶虹没有再怒吼,而是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女儿,安慰道:“害怕了吧?没事的没事的。”这次孩子“哇”地一声哭了。
事后陶虹总结说:“妈妈的最高职责是什么?就是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,她在妈妈这儿得到的,就应该是港湾、是安慰,是最好的那个拥抱。”
所以说,孩子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错误的应对方法!
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对孩子的攻击和指责上,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,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,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欣然接受,积极改变。
3、与其盯着孩子的错,不如看到孩子的好
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,就是很少能看到孩子的优点。
我们总是习惯放大孩子的缺点,然后不停念叨,要求孩子改正。结果呢?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唠叨中失去了成长的能量。
就如李雪琴的父亲所说“只要小树不长歪,有点枝丫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我们都懂得“人无完人”的道理,我们能容忍亲人,同事和朋友有缺点,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有缺点和不足呢?
与其盯着孩子的错,不如看到孩子的好,放大孩子的优点,将批评转为赞扬,你会发现孩子反而变得能量满满,生命充满激情!
4、收起自己的控制欲
凡是喜欢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家长,往往控制欲都很强!
他希望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预想一样,一点也不能出差错,因此只要孩子有一点脱离控制,他就会受不了,拼命挑孩子的错,找孩子的问题。
父母的控制欲太强,子女们过得都不会太好。
收起你的控制欲,将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,当孩子感到放松的时候,很多事情其实都能做得很好!
糟糕的家庭都在琐事上消耗孩子,即使孩子能长得笔直,也只是光秃秃的一棵树,毫无生命力。
而聪明的父母则会允许孩子长出一些枝丫,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人生之树变得枝繁叶茂!
标签:
仓储物流“成渝圈”如何乘势而上? 12月3日,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被惠及的显...
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,这个铜簋的盖、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,纹饰...
“医保砍价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“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”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”…...
“购物成瘾”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“双十二”促销季,很多人又开始摩拳...
因迷恋山间风景,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,随后与同伴失联。12月的稻城...
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,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,恍惚迟疑间...
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(记者邱冰清、蒋芳)“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...
我在现场·照片背后的故事|电影《亲爱的》里面没有的结局,在我眼前“上映” 12月6日,在深圳市...
冥想?泡脚?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,白天睡不醒,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“睡眠画像”。随...
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“终身教育”潜力无限 【现实挑战】“新老年”群体愿意在培养兴...
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?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,通过人像比对、DNA确认找...
北京天文馆、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,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,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...
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的抽样调...
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? 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分类 赶快学起来!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:中国...
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...
抖音“窗花剪剪”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“窗花剪剪”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《著作权...
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...
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(记者 路艳霞)作为年度“汉语盘点”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...
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(记者 牛伟坤)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:1...
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(记者 李洋)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。自然...